外墙防水施工注意事项和构造原理
文章来源:admin 时间:2021-09-03
1、建筑缝线。
建筑缝隙是防水的薄弱环节,施工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。基底混凝土应连续浇筑,墙体施工时不应留下垂直缝隙。横向施工缝不能留在大至剪力弯矩处,也不能留在小至底板与墙体的交界处,水平施工缝的小至距离为200mm,距穿墙洞口边缘不小于300mm。
2、穿墙管处理。
给水、供暖及电缆管道穿过地下室外墙时,应作好防水处理,否则非常易在管根附近发生渗水。为了确保防水施工及管道安装方便,管道位置应离内侧角25cm或突出处,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0cm。
3、预埋件。
地窖的内壁或底板上预埋铁构件用吊件或专用工具进行固定,以防止水沿着铁件渗漏。铁件埋设后受力较大,为了防止对周围混凝土和防水层的干扰,埋设端面至墙外表面的厚度不得小于25cm,局部应加厚不超过25cm。
4、目前,变形缝止水带大多采用埋入式橡胶(塑料)止水带。
5、后浇带。
后浇带1个防水层连续开启。
1、防水混凝土工程模板应平整,拼缝严密,不漏浆。模板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用螺栓或铁丝贯穿墙内固定,当需要用螺栓贯穿墙内固定模板时,应采取止水措施。
2、为了防止钢筋引水作用,水面钢筋保护层不少于50mm,底板钢筋不能与混凝土垫层接触,不能用铁钉或铅丝将钢筋固定在模板上,严禁用钢筋作保护层垫块,以防钢筋渗水。
3、防渗混凝土浇筑前未出现渗漏、离析现象,自由落体高度不大于1.5米。
4、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,并应保证振捣牢固。
5、连续浇筑的混凝土,每500m3应留置1组(6个)防渗试件,每个工程不少于2组。
6、水力混凝土应自然养护,养护期不少于14天。